“公义”:中国古代的天下正义

鲁西奇

文史哲 ›› 2024, Vol. 0 ›› Issue (3) : 5-17.

PDF(1509 KB)
PDF(1509 KB)
文史哲 ›› 2024, Vol. 0 ›› Issue (3) : 5-17.
中国文明起源与变迁

“公义”:中国古代的天下正义

  • 鲁西奇,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

摘要

中国古代的“公义”,包括两层含义:一是君王所代表的“众人之公义”,即由君长所代表或宣示的、得到众人认同的认识、理念以及共同遵守的原则、规范;二是“天下之公义”,是天下之人共同认可、遵守的原则与规范。“公义”的基本内涵包括公共、公平与公正。“公共”的核心是“天下为公”,天下之人得“共有”“共享”天下,且为天下之事共同负责;“公平”的核心在于待人平等,各用其能,评价标准一致;“公正”的核心是正直,为人处事居中持正,无偏无倚。“公义”的“公天下”理念不仅为王朝国家及其兴亡更替提供了正当性,也是规范、约束统治者行为的重要根据;其“公平”理念则为政治平等、经济均平的诉求奠定了基础,并促使统治者尽可能维护政治参与的公共性与社会公平;其“公正”理念则影响了古代道德伦理体系的建构与发展,成为“为政”的道德标准之一。中国古代的“公义”发挥了政治正义与社会正义的作用,是具有普适价值的“天下正义”。

关键词

公义 / 正义 / 普适价值 / 政权正当性 / 社会正义

引用本文

导出引用
鲁西奇. “公义”:中国古代的天下正义[J]. 文史哲, 2024, 0(3): 5-17
PDF(1509 KB)

413

Accesses

0

Citation

Detail

段落导航
相关文章
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