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“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”

黄启祥

文史哲 ›› 2017, Vol. 0 ›› Issue (3) : 123-134.

PDF(798 KB)
PDF(798 KB)
文史哲 ›› 2017, Vol. 0 ›› Issue (3) : 123-134.
儒学研究

论“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”

  • 黄启祥

摘要

在过去十多年间,学术界围绕“父子相隐”问题就儒家伦理展开了一场学术争鸣.一方认为,父子相隐合乎天理人情;另一方则认为,父子相隐违法悖德.双方对父子相隐的评价势不并立,但对父子相隐的理解却是相同的,即都认为父子相隐是互隐其恶,都认为孔子把亲亲隐恶视为“直”德.但细致地考察《论语》以及相关文献则发现,上述理解乃是对孔予的一个误读.孔子所谓“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”并非相互隐恶,而是意指正义的家庭属性和主动的道义担当.“父子相隐,直在其中”,并非主张徇情枉法或漠视社会公德,而是旨在提示一条破解“孝(慈)义两难”问题的德性之路.

关键词

父为子隐 / 子为父隐 / 直德 / 家庭正义 / 道义担当

引用本文

导出引用
黄启祥. 论“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”[J]. 文史哲, 2017, 0(3): 123-134
PDF(798 KB)

650

Accesses

0

Citation

Detail

段落导航
相关文章

/